職場肺活量 ep3 | 為何資深有經驗的員工,薪水都會相對比較高?
最近,我的團隊成員拋出了一個有趣但經典的大哉問:「為什麼資深的人薪水比較高?他們真的比較厲害嗎?」很多看起來都很廢啊,都是肥貓。
這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千古難題,薪資與能力的關聯,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。
有些資深的員工無論能力或表現都槓槓的,理應領的比較多,薪資卻也是緩慢前進。
為什麼有些資深的人看起來沒有比較厲害?錢也可以領的比較多。
我從三個正面角度來回答。家裡有礦的人視角,我回答不出來,我家裡沒礦XD
1. 資深員工的價值:最快達成公司盈利的目標,少走彎路
有人問起『為什麼資深的人薪水比較高?』時,我經常用高鐵的例子來比喻這種員工叫做『高鐵人』,可以幫助公司快速成長!
如果你需要最快從台北到高雄,會選擇搭乘什麼交通工具?
→ 答案通常是高鐵,因為它最快、最有效率。雖然客運和火車便宜,但耗時較長,效率低。
對老闆來說,資深員工對企業來說就像搭高鐵,相信他們的產業與工作經驗可以幫助公司成長。資深員工能用相較短的時間達成目標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增幅,節省更多成本與時間,這是他們普遍薪水較高的原因。
可是也有人問我:『Alex 坐客運的花的錢可以做三次欸,節能減碳請剛畢業的人來cost down啊。』
沒有錯,當然客運整體成本可以比較低,但人員訓練與時間也是一種運營成本,公司現在的商業邏輯與生意是可以等的嗎?比如現在的AI創新,chatgpt、gmini AI,都是戰國時代。
請新人可能要三年才能達成專案交付,但在實際做生意或是在商業市場上,可能黃花菜都涼了。這也是為何大部分公司,都喜歡請『即戰力』的原因,企業在市場上活著才是最重要的。但是老闆是給人類的薪水,還是猴子的薪水就見仁見智了。
2. 為什麼有些資深員工看起來不值得高薪,卻是存活著?
這是很多人好奇的問題:既然資深代表工作能力強,單位產值高,那為什麼有些主管或是前輩其實能力普通甚至很差,卻拿著高薪?我自己覺得有兩種人,分別是『末代列車人』與『偽高鐵人』。
就算高鐵也可能有不同時代的機型,隨著時間設備老舊、維修不良而成為末代列車,有些資深員工可能不再精進自我,甚至失去了原有的價值,就會成為『末代列車人』。在過去的時代,莒光號也是最新的車種,但放在現在可能跟平快號差不多。
此外還有一些『偽高鐵人』,可能看起來像『高鐵』,但實際上只是披著『高鐵外皮』的腳踏車,缺乏真正的決策跟運營能力。這樣的人在企業中確實存在,但隨著市場的淘汰,他們的價值遲早會被重新評估。白話說,是驢子是馬,拉出來練練就知道了,搞不定就會烙賽了。
3. 有些員工不顯山不顯水,卻是直達天廳!
還有些特別的人,我會叫他們『資源列車人』,這些人有你看不到的能力!例如皇親國戚或是擁有過去20年豐富產業經驗,往往不顯山不顯水,真的到那一刻才會挺身而出。
套句pua的話,你的背景也是一種資源跟人脈,不然陸劇怎麼這麼多富二代在公司跟火箭一樣晉升,或是在體制內升的跟飛的一樣!說不定你同事,就是老闆的小兒子啊。
我遇到的實際案例,是過去少年時期在5000人的國際大廠工作櫃檯大姐非常親切,都會跟我這種『少年仔』拉低賽,話話家常。後來資深前輩跟我說,人家是老闆娘的表妹,是派來盯這個辦公室的一舉一動的。我才知道這就叫低調,有些員工不顯山不顯水,卻是直達天廳!
總結:如何讓團隊成員理解這個差異?
對企業來說,如何辨別一個員工是真正的「高鐵」還是「腳踏車」其實也不是件容易的事,不然也不會有各種KPI或是OKR的評斷方式,我是給團隊夥伴自己的理解:
從效率與價值的角度:薪水高的原因是因為資深員工能用經驗換取效率,為企業節省更多成本。總體來說,好處還是大於壞處。
承認不完美的現象:確實有資深員工表現不佳的情況,但這不是整體現象,也不應成為否定資深員工價值的理由。總是有厲害的前輩對吧,你也不能否認員工梯隊裡面,確實要老帶青,隊伍力量才會強!
持續學習與進步:薪水也並非全靠年資累積,而是持續提升能力與影響力才能讓價值與薪資匹配。讓自己成為有能力的人,跟自己比,正向得前進,你會感謝10年前的自己!
當然,企業也需要持續檢視資深員工的實力,確保他們的薪水真正與價值匹配。你對這個問題有什麼看法?歡迎與我討論!